格蕾塔·通贝里。图源:中国新闻网
最近,瑞典“环保少女”又和国家领导人互怼了。
针对澳大利亚近日持续的山火危机,格蕾塔·通贝里(Greta Thunberg)在推特上疾呼“我们仍然没有把气候危机和不断增加的极端天气现象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我们现在就需要改变”。这番言论让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坐不住了,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回怼称,自己对非澳大利亚人的观点不予置评,同时否认近来澳大利亚极端干旱的天气和山火同气候变化的关系,表示有关政策不会改变。
格蕾塔或许是2019年最具争议的国际人物之一。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她的名字命名新物种,美国《时代》周刊将她选做“年度人物”,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发起的游行参加者达50万之多。而一些被她指责的政界人士则回呛她“一味教训大人”,社交网络上的批评者说她“有精神问题”、是“团队傀儡”。
格蕾塔现象,是这个时代“造星运动”的结果。而围绕格蕾塔争议的背后,是以气候变化为代表性议题的人类共同利益和主权国家各自利益之间的深刻矛盾。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给如基里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岛国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安全危机;却也融化北极冰川,带来新的北极圈贸易路线。当一些发达国家的目标是建立100%可再生能源地区时,一些非洲国家还在致力于保障基本供电稳定,负担不起昂贵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大陆国家与岛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立国和服务业立国……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度和带来的盈亏不同,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使得对立愈发尖锐起来。
当一个命题通过社会运动而实现大众化,那么,在下一个阶段,围绕谈判桌坐下,并开启务实对话才是正道。
现在的问题是,在主流舆论承认全球变暖之后,如何再构思出如碳排放交易一样平衡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新机制?在个别大国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拒绝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的时候,如何通过全球治理的方式强化国际合作,从而保障各国安全?这必然要求拥有政治执行能力、国际影响力的主权国家发挥更大作用,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运动者。
现在,需要正视并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于:是将格蕾塔现象当做一场闹剧去消费,曲终人散;还是紧盯节能减排核心议题,抓紧推动下一轮谈判,尽快达成共识?(海外网评论员 任天择)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