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全省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新增贷款同比增长27.8%;在广东,银行业投向民营企业的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近5成;在湖南,9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18年高点下降0.41个百分点……近日,各地陆续发布今年以来金融运行情况,在不少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可圈可点。从全国来看,实体经济获得的金融服务也实现质效提升。
金融数据整体向好
从道路修缮、棚户区改造到机械制造、数据开发,今年以来,仅贵州省贵阳市一地,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就有153个,总投资近2000亿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有利于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从今年以来全国金融运行情况来看,市场最关注的三项指标总体好于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此前介绍,一是社会融资规模的金融数据有明显回升和好转;二是货币供应量M2显著回升;三是人民币贷款增势平稳。
数据显示,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2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1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从货币供应情况看,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195.2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和0.1个百分点;人民币的贷款余额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金融的良好运转情况得到许多市场人士肯定。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83%的银行家对货币政策的评价为“适度”。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指出,三季度金融数据整体向好,是实体经济存在较强的资金需求和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强共同作用的结果。
资金流向重点领域
在辽宁大连长兴岛,中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加紧生产。据了解,该项目对补齐化工原料芳烃供应短板、降低进口依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为项目提供了近400亿元的贷款支持。近年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资金正加速流向这样的重点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工业与服务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信贷、农村和农业贷款等保持平稳或较快增长,房地产贷款增幅则持续平稳回落。
而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中长期贷款,阮健弘分析,中长期贷款实际投向有几个特点:一是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平稳较快,9月末同比增长8.9%,创下今年以来的高点。二是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明显回升,9月末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达41.2%。三是9月末不含房地产业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
“无论是居民部门、企业部门还是短期和中长期的信贷结构均有所向好,体现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提升。”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
小微企业“能贷会贷”
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是近年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善的重点。
许多金融机构积极推出新招:一些银行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的资源;有地方性银行将“跑数”的数字化信息和“跑街”的社会化信息相结合,完善社区化经营的模式;还有“小微快贷”等经验正在推广普及……“完善‘敢贷愿贷’的机制,提升‘能贷会贷’的能力。”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说。
在多方努力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正迎来量质提升。
信贷覆盖范围扩大,信贷投放总量提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的户数是2047.51万户,较年初增加324.27万户,增幅18.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58万亿元,增速是16.85%,比各项贷款的增速高8.15个百分点。截至9月末,5家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2018年末增幅达47.9%。
坚持“保本微利”,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前8个月,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6.8%,比2018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59个百分点。另外,5家大型银行通过发放信用贷款、减费让利等措施降低小微企业其他融资成本0.58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未来还将持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1月04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