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上厕所很让人头疼。“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厕所的其中一边和猪圈连在一起,被人们称为“连茅圈”。回想起来,每次进去都要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寻一块立足之地,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厕所可谓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块短板。近几年回乡,“连茅圈”早已成为历史,村里很多家庭都搭建起水冲厕所。如今,厕所更干净、方便了,村子也更美了,“厕所革命”正推动越来越多乡村旧貌换新颜。这样的民生细节,折射着乡村变迁:“土坯房”变成钢筋混凝土小楼,“蓝灰黑”被时尚衣着取代,小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时间向前,越来越多的农民过上富足生活。
在时空坐标系中体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发生的历史巨变,广袤乡村是重要的方面。吃饱穿暖、丰衣足食,这个今天看来最基本的需求,却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不懈追求。“谁来养活中国?”面对曾经的质疑,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芝麻开花节节高”,70年来,中国农民早已超越温饱梦想,正朝着全面小康奋力奔跑。今天,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到处都活跃着农民辛劳的身影,到处都能看到创新与创造。更多元的成功路径,更充分的权利保障,更宽广的发展平台……走过70年,中国农村告别了封闭落后,充满生机与希望。
是什么力量,创造了如此惊人的变化?从土地改革到包产到户,从取消农业税到告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是顺应民心的制度变革,激发出亿万农民创造的活力。从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义务教育全免费,再到织就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是为民造福的不变初心,托举起亿万农民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切变量背后最重要的常量。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民走上了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生活。
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今日之乡村,蕴藏着无限希望,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般的田园风光,如何有效留存?“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乡风,如何涵养赓续?一切问题,都是与解决问题的条件一起产生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会更加活跃,那里仍然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在实干中求解答案,用奋斗成就未来,推动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美好、更令人向往的乡村。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在广阔天地中勇于追梦、不懈奋斗,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祖国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李建广)
《人民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