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场。新华网 陈杰 摄
10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在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乌镇举行。2019年,从互联网发展以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历史视角看,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69年问世的互联网,到今年走过了半个世纪;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中国,在乌镇迎来了中国互联网发展25岁的时刻。25年间,中国互联网发展不仅创造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在信息革命背景下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创造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
第一,坚持造福人民,让信息技术革命为本国以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5年最鲜明的特色。
冷战背景下诞生的互联网,一开始是为了解决核威慑有效性的军事工具,但由于其在信息生产、存储、交换和使用方面的先天优势,于1991年冷战结束后催生了在全球的高速发展。中国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互联网服务之后,将其与中国自身的改革开放进程结合,与自身的发展模式结合,将焦点集中在信息技术发展造福人民这个焦点上,并由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此次乌镇峰会上发布的《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显示,超过90%的中国宽带用户使用光纤接入,数量已居全球首位。中国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性能已显著提升。目前,中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持续向高速率迁移,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732万个,其中4G基站445万个,而随着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元年。
在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中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增强。2018年,中国云计算规模已达963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5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9.2%和15%。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也正不断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各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8%。
第二,为了有效造福世界人民,积极推进以尊重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5年的重要成果。
蓝皮书指出,与其他国家共建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是中国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应推进网络空间国际合作交流,围绕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新兴大国,作为近代史以来有着鲜明记忆和特殊遭遇的新兴大国,中国深知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必须超越冷战思维,必须超越大国政治的悲剧,必须寻找一种创新的方式,推进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和治理体系的良性变革。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主权国家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行为体的当下以及可见的将来,就是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的平等。这是中国倡导的互联互通、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新秩序的逻辑起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网络空间成为霸权国家单向度拓展主权管辖范围的猎场,才能避免网络空间重复冷战时期大国争霸的悲剧性的历史,才能确保将资源和精力用于实现安全的发展。
第三,为了网络空间的良性发展,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是中国互联网发展25年间以及未来坚持的道路和方向。
蓝皮书认为,网络空间国际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已进入重要转型期。现有国际治理机制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互联网发展和国际治理形式,网络空间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显现。这是中国的切实感受,也是当下世界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崇尚大同理念,遵循和合文化的新兴大国,中国清醒认识到,必须均衡兼顾信息技术客观规律、主权国家正当的安全诉求,产业的经济考量以及个体的隐私保障等多种因素,构建多元均衡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这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需要中国以及更多国家的共同努力。中国正努力团结和引领更多国家,朝着这个伟大的目标,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
总之,中国互联网25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有序自主良性发展的道路,比较全面地兼顾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谋求实现以秩序和稳定为优先考虑的综合治理模式。从全球的实践看,在历史上占据优势的欧美国家,强调的是自我中心的自由发展,霸权国家更加偏向于主权的单向扩张。欧盟则形成了以纯粹的隐私保护为焦点的强管制体系,但过度放任信息通讯技术的自发发展,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忽视,会形成对包括发达国家在内所有国家行为体的冲击和挑战。中国的实践,始终聚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尽管在技术原创性的创新以及产业分布上仍然存在短板,但是在商业应用上的创新,和对技术创新的社会—经济绩效的关注,可以形成较为显著的实质性回报和收益。
25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在成为网络大国的同时,向着网络强国的目标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通过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的平台,通过无数人在技术、产业、治理等诸多领域的共同努力,团结世界上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必将在共同努力中不断完善,并最终实现。
(沈逸,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海外网智库评论员)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