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灼灼,秋实累累,正是稻香秫熟、瓜果飘香的时节。今年9月23日,中国农民迎来第二个丰收节。
安徽凤阳小岗村,稻穗一片金黄。70多岁的严立华忘不了改革与丰收的关联。40多年前的那个冬夜,18位庄稼汉来到严立华家,按红手印“大包干”,无意间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大幕。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催生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勃勃生机,开启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壮阔新篇章。
那一年,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奇伟刚到内地,只看到4种颜色:蓝、绿色衣服,黄色橘子水,红旗。当年底,可口可乐公司与中粮总公司签订协议,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美国企业。一时间,肯德基、沃尔玛、欧莱雅等一众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展开了一次次和中国人的美妙相遇。
今天,中国街头的颜色早已绚丽缤纷。从“穿暖”到“穿美”,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比1956年增长了53.6倍。从“吃饱”到“吃好”,中国年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已达7亿吨左右,占全球40%。而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已超96万家,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2万亿美元。
许许多多成就,皆由一次次开风气之先的举动探索而来。
70多岁的伍淑清记得,1980年,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呱呱坠地。此后30多年,伍淑清多次往返京港两地,与“001”号合资企业的缘分,为她带来“001小姐”的雅称。
许多义乌人也记得,1982年的一个下午,10多名义乌农民在县委门口拦住县委书记谢高华讨说法。这些“鸡毛换糖”的“货担郎”曾屡屡被罚被抓。谢高华调查之后,作出了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断。今日义乌,电商交易额每年达2300多亿元,电商账户超25万家。
而这一幕,早已写入新中国的史册——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深圳这块“先行一步”之地,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建立特区,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经典的实践之作。
改革、开放。就是在这两条主线编织的道路上,中国人一往无前,开辟了新的天地。
这新天地,在1980年的深圳。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拓荒牛”们大胆试勇敢闯,深圳从一个边陲渔村变为高楼大厦林立的国际大都市。
这新天地,在1988年的海南。海南办经济特区的消息再次传来,“十万人才”下海南,为琼城崛起奠定人才基础。
这新天地,在1990年的上海。浦东开发正式起步,“八百壮士”汇聚上海,浦东从一片阡陌交错的农田变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的现代化新城。
这新天地,更在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拥抱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人流、物流、商流随之加速畅通,中国一跃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就业、资金、技术、机会……在改革开放的前行步伐中,全体中国人民成为受益者。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比1978年末减少约7.5亿人。中国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拉加德看来,中国人擅长架桥,过去40多年架建三座桥梁——改革开放架起通向世界之桥;转型升级建起通向繁荣之桥;国际合作搭起通向未来之桥。(本报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10月01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