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主席 邓柱廷
巴拿马总统顾问 陈国基
意大利中国总商会会长 陈正溪
全挪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马 列
英国李贞驹律师行董事长、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主席 李贞驹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孙大文
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中国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 陈 震
70岁风华正茂 一切刚刚开始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主席 邓柱廷
近年来,伦敦华埠商会和伦敦华埠在英国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查尔斯王子曾三次到访华埠,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2016年唐人街新牌楼落成时,安德鲁王子主持庆典,盛赞“这座极具中国风格的建筑将成为伦敦新的旅游景点”。果不其然,干净整洁的华埠成为了伦敦国际化与开放的一大象征,打卡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伦敦华埠的繁荣不仅仅是在英华侨华人努力的结果,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强大中国的瞩目与重视。
我是1975年来到英国的,一眨眼已经44年了。我心里始终牵挂着中国的建设和发展。70年风云际会,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的航天工程、人工智能、5G通信等世界领先。“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英国伦敦华埠商会是英国主要社团之一,致力于为中英文化和经济交流搭建桥梁。每年中秋、端午、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庆祝活动。2017年春节,我们将中国农历新年的庆典活动,从伦敦华埠转移到了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吸引了70多万游客的关注。
2011年,我获得了英国王室颁发的皇家官佐勋章。这是对我长期以来推动中英两国友好合作所做贡献的承认。我与中国的共同成长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海外华侨华人更能体会到一个强大祖(籍)国带来的踏实与自豪。中国的强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对于中国而言,7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会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中国日益富强 华人倍感自豪
巴拿马总统顾问 陈国基
2017年6月13日,是我一直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拿马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历史性的一天。看着两国国旗一同升起,我心里一阵激动,流下了眼泪。我很高兴自己为巴中友好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16岁来到巴拿马。我们这代人亲历了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辉煌历史。中国的发展成就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尊重,我一直为自己的华人身份感到荣耀。2015年,我曾受邀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庆祝活动。看到强大的中国,我热血沸腾。
华人在巴拿马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史。进入21世纪,华人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我看来,踊跃参政是提升华人社会地位的最好途径。怀着“为华社发声”的初衷,我于2005年投身政界,加入巴拿马主义党。2014年,我成为总统顾问团的一员。
我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一直努力维护华侨华人地位及权益。2016年,作为巴拿马“国家中华民族委员会”首届委员,我与其他几位华人委员一道,促成巴拿马总统颁布特别行政命令,为上万名因多种理由非法滞留的中国公民提供长期合法居留权利,解决了身份困扰。
我曾在巴拿马—中国贸易发展办事处工作两年,为推动巴中友谊奔走。建交以来,两国间利好消息频传,让华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勤劳、勇敢、忠厚。巴拿马华人一定可以发挥力量,为两国交流合作添砖加瓦。我呼吁华人后裔勇敢站出来,参与政治,为华人争取权益。
祝福中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巴中友谊地久天长!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祝愿伟大祖国 明天更加美好
意大利中国总商会会长 陈正溪
1992年,我刚到意大利的时候,罗马通往佛罗伦萨的高速铁路刚刚建成,时速达到每小时200至250千米。那时,中国还没有高铁。如今,中国高铁里程突破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中国的闪亮名片。
这是新中国70年沧桑巨变的一个缩影。我还关注到,中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令人自豪。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的发展让海外侨胞分享了巨大的红利。我1992年出国,当时中国正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1995年,我开始做服装进出口生意。中国的服装物美价廉,受到意大利民众的青睐。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海外侨胞纷纷转型,从事国际贸易,解决了就业转型问题。紧跟中国的发展步伐,就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对此深有体会。最近几年,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国,在多个领域都有投资。
今年3月,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带一路”朋友圈里第一个西方发达国家。这个消息让我倍感振奋。我会向意大利朋友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共享发展机遇。
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是国家给海外侨胞的崇高荣誉。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现代化水平发展迅速。我会珍惜这次机会,把中国的变化讲给更多在意侨胞和友人。
祝福伟大祖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乘风破浪,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隔洋见证辉煌 盛世超越历史
全挪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马 列
宋嫂鱼羹、炸春卷、宫保鸡丁……这是我30年前刚到挪威时,受邀到挪威首相府做的一桌中国菜。挪威朋友纷纷称赞:“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先去中国餐馆。”这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初到挪威时,我在首都奥斯陆开了一家中餐馆,把中国烹饪技法与挪威原产食材相结合,在保留中国传统菜品风格的基础上,让中餐入乡随俗,俘获“挪威胃”。
在挪威的30年时间里,我一直致力于通过中国的美食,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推动中挪友谊的发展。2017年,我在挪威举办了中国美食文化节,邀请了服务于杭州G20峰会的顶级厨师来到挪威,用挪威食材烹制出中餐佳肴,让到场的40多位挪威官员和100多位友人赞不绝口。
这些赞叹背后,更多是对中国的肯定。近年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吸引了更多外国人的目光。挪威的许多中餐馆都配备电视播放中国发展的宣传片,让客人们在品尝中国菜的同时,也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
我出生于1948年,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1993年以后,我每年都会回国,我的家乡浙江杭州以及整个中国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年,家乡和祖国都以全新的姿态欢迎我回家。
这是我为祖国七十华诞创作的一首小诗节选:“赤子六千万,万里云游。红旗五颗星,心中永留。隔洋见证——七十年祖国辉煌。盛世超越——五千年历史长廊。”我相信,无论何时何地,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和祖国携手同行。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民族复兴之梦 定会真正实现
英国李贞驹律师行董事长、英国华人参政计划主席 李贞驹
我是一名律师,2008年起担任中国驻英使馆的法律顾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海外法律顾问,同时也是英国议会跨党派华人事务委员会秘书长。
1974年,我11岁随父母从香港移居英国的北爱尔兰。我那时候就明白,我的身上永远有深深的华人烙印。也是因为这些经历,我走上了法律的道路,通过法律伸张正义。多年来,我始终都在为英国华人的合法权益奔走。2006年我创办了“英国华人参政计划”,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英国华人积极参政议政、融入主流社会。
这些年,我与中国的联系日益紧密。除了发挥我的专业优势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外,还通过政协会议建言献策。
如今,华侨华人在英国的地位与我初来乍到时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强则侨强,国兴则侨兴”的道理。只有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结合,才能实现个人最大价值。只有祖(籍)国强大,海外华侨华人的个人机遇才会更多。日益开放和强大的祖国为我的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我有机会做中英商贸、科技和文化教育沟通的桥梁,并以我的专业知识、资源和爱国情怀服务于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为他们保驾护航。
此次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有幸与亿万同胞同享伟大荣光,我深感自豪与荣耀。祖国壮丽70年走过的辉煌历程,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我坚信,中国梦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伟大的人民和谐共荣,幸福安康!
(本报记者 张红采访整理)
推动祖国创新 当尽最大努力
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孙大文
2010年,我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这是我荣获的第一个院士头衔。在院士名册里,我写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这是我感恩祖国的一种方式。此后,我又获得了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国际食品科学院、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波兰科学院和国际制冷科学院等六个科学院的院士头衔。
1988年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我先后在德国、英国的几所大学任职。1995年我受聘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成为首位在爱尔兰获得永久教职的华人,之后就一直从事食品工程领域的研究。我曾担任被称为农业工程界“奥林匹克”的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的首位华人主席,曾摘取冷冻食品研究最高奖项——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等。
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信奉科学没有国界之分的道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秉承报国没有地域之别的信念。在国外工作时,我一直关注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我长期与国内高校合作,在十多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或讲学。2011年,我在母校华南理工大学组建了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推动食品冷冻、杀菌、检测等多维技术的自主研发。现在,我们的团队已经有70多人,我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正席卷全球,我们要培养人才,也要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将尽最大努力,为推动祖国的科技创新、助力中外学术交流贡献力量。
祝愿我们亲爱的祖国蒸蒸日上,永远屹立于世界东方!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不忘初心30年 继续奋斗30年
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中国东欧中医药学会会长 陈 震
我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他曾经参加过新中国首次天安门阅兵。我本人有幸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和“9·3”阅兵观礼。每次我都提前准备,激动很多天。为了祖国平静祥和的今天,多少人奉献了生命和热血。
1988年,我经过8天8夜长途奔波来到万里之外的匈牙利布达佩斯。30多年来,我和我的朋友通过出版当地语言的著作、杂志、电视讲座、采访、网络媒体等方式宣传中医药文化。我们在所有的当地医学院都教授中医针灸课程,还坚持为当地人义诊几十年。
经过30年努力,匈牙利成为欧盟唯一为中医针灸立法的国家,不仅有欧洲大陆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还建立了欧盟境内唯一一家欧盟标准GMP中药加工制造工厂。匈牙利26%的国民、91.6%的老年人接受中医药。2005年,欧盟发展委员会授予我“科技发展优秀成果奖”;2018年匈牙利政府授予我特殊社会贡献大奖。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医药文化是民心相通的一张亮丽名片。匈牙利是欧盟国家中最早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是欧盟国家中最早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
新中国70年发展给我们海外华侨华人带来了阳光雨露。30年海外生活,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想再奋斗30年,为祖国的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竭尽心力,向新中国100华诞献礼!
(本报记者 张红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30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