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坦桑尼亚,我脑海中的第一印象不是非洲大草原上奔跑的角马,也不是文艺青年眼里乞力马扎罗山的雪,而是儿时听外祖父讲20世纪70年代援建坦赞铁路的故事。几十年前,外祖父作为中国援建队一员,在海上漂了很久来到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恶劣的修建环境、热情的非洲朋友、美味的炸鸡,给外祖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中坦友谊的种子。
对很多普通中国人而言,中坦友谊是一个耳熟能详同时又“高大上”的外交词汇。为了让受众更走近“中坦友谊”,让凯鲁基大使的中国故事更“接地气”,我们把采访的焦点放在了大使的求学经历、职业生涯上。当凯鲁基大使回忆跟中国的渊源时,我们将问题引申至他的家人对他到中国当大使的反应;当凯鲁基大使讲医学世家的家庭背景时,我们追问是什么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凯鲁基大使谈起在中国的繁忙工作时,我们很好奇他如何度过闲暇时光……
通过还原凯鲁基大使的日常生活,挖掘中坦合作大图景中的个人体验,让我们的文字、图片、视频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凯鲁基大使游历了很多中国城市,深圳的现代、成都的闲适、杭州的柔美、西安的古典,在他看来都各具特色。比景色更吸引凯鲁基大使的,还有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无论是新疆的烤羊肉还是湖南的辣子鸡,味蕾的刺激让他深深着迷。谈到各色美食时,凯鲁基大使一句脱口而出的中文“我吃饱了”逗乐在场的所有人。
采访中,使馆浓郁的非洲风情也成为我们镜头捕捉的细节。令人沉醉的桑给巴尔岛,辽阔苍茫的塞伦盖蒂大草原,还有狮子、斑马和成群的羚羊……使馆里随处可见的坦桑尼亚风光海报,为受众认识坦桑尼亚提供了更加直观的视角。
为了尽可能多取材,我们原计划半小时的采访拉长到一个小时,一直处于录制状态的摄像机微微有些发烫。凯鲁基大使对我们的全媒体报道形式十分感兴趣,采访结束后,他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我们的采访现场图。凯鲁基大使希望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网的平台,让坦中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海外网 王法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9月27日 第 08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