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美丽中国  >> 查看详情

文面女走出独龙江

来源: 西非在线  日期:2017-12-13 02:11:21  点击:11920 
分享:
文面女走出独龙江

文面女走出独龙江

点击次数:11920
发布时间:2017-12-13 02:11:21
招聘描述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部的独龙江峡谷中,有一处被称为“中国西南最后的秘境”的地方,它就是独龙江。这里地处中缅边境,世居此地的4000多“太古之民”独龙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独龙江流域峡谷陡峻,高山连绵,东面的高黎贡山和西面的担当力卡山成为两道天然屏障。(都市时报记者 资渔/摄)

    传统的独龙族村落大多聚集在独龙江边的小平地上,完全采用木头建盖的小木屋,温暖,干燥。隐匿在山林江边的村落,传统的独龙族,围绕着木屋种地、生活。

    自2010年初正式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以来,人力和资金的大量投入,让独龙江这个贫困的“死角”经历了空前巨变。新农村的建设,让长期居住在山里的独龙族,住进了钢筋水泥房。独龙族趁上了发展的快车。

    作为第一个走出独龙江的文面女,61岁的董春莲在向游客展示独龙族特有技艺的同时,也在让自己尽力融入城市生活。在昆明民族村生活了8年之久的文面女董春莲,一直在让自己适应着昆明这座城市。8年时间里,董春莲隐匿在城市中的“独龙寨”,重复着这样的劳动,日复一日编织独龙毯——这种最能代表独龙江文化底色的民族服饰,以等待游客的光临。

    从独龙江到昆明,从打猎、种田的农耕生活到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她,还在尝试着习惯城里生活。2011年,董春莲的小孙子在民族村降生,除了忙碌民族村的本职工作,闲暇的时候都要照顾小孙子。孙子的降生,缓解了她的思乡之苦。

   董春莲的视力不太好,刚来民族村的前3年,免费让游客拍照,眼睛被相机的闪光灯刺坏了,经常红肿、流泪。现在拍照得收费,10元一张,但拍照的游客已越来越少。每次看到有游客拿着相机走进屋里,董春莲就会习惯性地转过身回避他们的镜头。昆明生活了8年,董春莲慢慢适应着昆明,偶尔在发工资后去城里走走。图为董春莲带上自己的孙子,换上普通的外套,坐公交车去昆明城区。

    董春莲揣着300元在双龙商场的打折店里徘徊,160元买了两条裙子给儿媳,140元给孙子买了外套。平时她只会在民族村附近买30多元的衣服。

“三年没有回独龙江,我想我的老家董给村,想我的舅妈。以前回独龙江,睡在江边的木屋里,一睡就能睡一天,醒过来就和亲戚在一起吃饭烤火”。热闹的商场,让孙子开心的不得了。图为董春莲带着孙子在商场歇息。

    8月13日,董春莲坐上了回怒江的大巴。重回故乡,董春莲在贡山县城的朋友家里逗留了几日,和多年未见的朋友喝酒、聊天,讲述着自己在昆明的生活。8月21日,董春莲回到了老家独龙江,回到了长大的地方。独龙江峡谷,夏季阴雨绵绵,冬季寒冷干燥,被雪山包围。长期以来,独龙族养成喝茶御寒的生活习惯,在茶水里加上自产的漆油,独龙族在节假日或者有远方客人来的时候,都会饮漆油茶。

    长期在生活在大山峡谷的独龙族,过着上山打猎,下江捕鱼的的生活。每年的年末举办的“卡雀哇”节,祭拜山神,祈求山神的保佑。独龙族的男人们常要面对自然的险境,因而对神灵有着本能的敬畏。在他们心里,传统节日不只是娱乐,更重要的是祈祷神灵的守护。

    独龙江的文面女大多都在80岁左右,61岁的董春莲是最小的一位。不用几年,生活在独龙江的文面女都将慢慢逝去。生活在独龙江上游向红小组的文面女班江旺常年受病痛的折磨,选择服毒自杀。信教的她,第二日被葬在门口的菜园里。一个小小的十字架插在墓地上,上面写着她的生平:江旺基督徒生于1933年3月12日,2001年加入教会信仰耶稣,死于2013年2月1日。

    1999年独龙江公路抢通,这条全长96公里长,历时4年,耗资1亿多修建的公路穿过高黎贡山山顶,云遮雾绕的独龙江公路经过无数悬崖绝壁,到达最高点黑普垭口时海拔近4000米。每年12月中旬,大雪将进入独龙江的唯一公路封堵,直到第二年5月份积雪消融。半年时间里,独龙江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独龙江封山期间,经常有人冒险翻过雪山时殒命于此,死状令人震撼。2014年4月独龙江隧道正式贯通,从此独龙江将告别半年封山的历史困扰。10月份,独龙江隧道将正式通车,到时候,董春莲就可以随时回家看看了。

      ■ 图/文 都市时报记者 资渔

    在民族村生活了8年之久的文面女董春莲,一直在让自己适应着昆明这座城市。2006年9月,离开贡山,远走他乡,董春莲以独龙族文化展示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都市,展示遮蔽在独龙江大峡谷里独龙族人的生产技艺、生活习俗。以一张布满奇异花纹的脸,进入世人的眼里。作为第一位走出独龙江大峡谷的文面女,她一直想要回到家乡看看。虽然今年8月,董春莲曾回到了家乡数月,但终因要照顾家里孩子再次回到了她不太习惯的城市里。

    2010年的新农村建设,改变了老家模样。独龙江半年封山的残酷历史,也将随着10月独龙江隧道的正式通车而结束。以前只能自夏季封山结束回家的董春莲,就将实现随时回家的心愿。

    ■远离家乡的8年城市生活

    从2006年到现在,8年时间里,董春莲每天在云南民族村里,日复一日地编织着独龙毯,等待游客的光临。木屋外,暴雨如注。“昆明今年雨真多,时不时就下雨,独龙江也应该下雨了吧。”董春莲坐在云南民族村独龙寨的小屋里用夹生的汉语喃喃道。

    2006年的9月份,董春莲和小儿子熊文华在贡山县十字街等车回独龙江时,碰到了来自民族村的招聘人员。“民族村建了独龙寨子,想找你们进去工作,展示独龙族的文化,在那里生活就像在家里一样。”招聘人员说。董春莲并未心动。在大山里生活了半辈子的老妇人,固有地排斥去昆明,觉得外面的生活难以适应。但最终,在贡山县旅游局的劝说下,她和8名独龙族同胞一起坐上了去昆明的车。3天后,她们走进了这间隐匿在城市中的“独龙寨”。8年时间里,董春莲重复着一样的劳动,日复一日地编织独龙毯——这种最能代表独龙江文化的民族服饰,以等待游客的光临。

    “你好,可以进来参观的。”每天早晨8点,董春莲会穿着独龙族传统服饰,端坐在木屋里,向游客重复着这句话。木屋里光线灰暗,火塘里的火光映在她满是花纹的脸庞上。游客陆陆续续走进木屋,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脸上有奇异花纹的老妇人,观察着屋里的各种装饰。有时候,很多游客为了看清她脸上的花纹,会盯着她看,嘴里还会说着“脸上画的是什么东西,好恐怖!”之类的话。“这些人一点也不尊重我,把我当动物看。”董春莲气愤地说。呷一小口白酒,擦擦嘴唇,看着门口来往的游人,董春莲有些失落。一起来民族村上班的人,已有5人回了独龙江。整个独龙村寨里,只留下董春莲一家三人。“大家都在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就在宿舍里喝酒、打茶、唱歌。”董春莲的儿子熊文华,每天下午5点30分,都要在刀杆广场为游客表演,表演后还要去各村寨进行交流。董春莲和儿媳简单地吃过饭后,便回宿舍看电视、睡觉,等着次日早上8点的到来。

    ■第一个走出独龙江的文面女

    从独龙江到昆明,从打猎、种田的农耕生活到每天重复一样的工作、每月拿固定工资的她,还在尝试着习惯城里生活。

    13岁在母亲的要求下文面,14岁走出独龙江,来到贡山县城生活,19岁嫁到贡山,董春莲是第一个走出独龙江的文面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状态,被刻板的上下班时间打破。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换成了每月的固定工资。进城8年,她仍在尝试着习惯城里的生活。董春莲的视力不太好,刚来民族村的前3年,免费让游客拍照,眼睛被相机的闪光灯刺坏了,经常红肿、流泪。现在拍照得收费,10元一张,但拍照的游客已越来越少。每次看到有游客拿着相机走进屋里,董春莲就会习惯性地转过身去,以回避他们的镜头,逃避那异样的眼神。

    自2010年初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以来,人力和资金的大量投入,让独龙江这个贫困的“死角”经历了空前巨变。2014年,独龙江安居房建设完成,原本住在山林里的独龙族,住进了楼房,加上国家扶持的项目,独龙族过上了新生活。但靠国家低保生活的他们,依旧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相比之下,董春莲显得很幸运。早在2000年,她就去过北京、香港和台湾。“我在北京待过半年,还去过长城。”但董春莲认为,外面的人不好处、不热情,没有老家的人热情。

    下午5点,独龙寨门口大刀杆广场围坐着一大批游客。独龙族、普米族、傈僳族、怒族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开始了每天的演出。当广场上响起《独龙酒歌》的音乐时,董春莲便伏在木屋门口的栏杆上跟着清唱。每次这个时候,总会勾起董春莲的思乡之情。

    ■慢慢逝去的文面女

    独龙江的文面女大多都在80岁左右,61岁的董春莲是最小的一位。7月初,好几位文面女相继去世,更让董春莲想多回家看看亲人。

    在昆明生活了8年,董春莲慢慢适应着昆明,偶尔去城里走走,但也只能在发工资或有独龙江的朋友上来时去。最近一次去昆明城里,董春莲带上了自己的孙子。换上普通的外套,上了公交车,一路不敢打瞌睡,生怕错过站。

    那天,揣着300元的董春莲在商场的打折店里徘徊,160元给儿媳买了两条裙子,140元给孙子买了件外套。“刚来民族村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才300元,现在每个月2000元。”但生活在城市里,每个月的开销都不少,本计划给儿子在贡山县城买房子的她,一下也没存下什么钱。“这点工资太少了,城里的东西好贵,买不起。”她叨念着,平时只会去民族村附近的七公里的城中村,给自己买一些几十元的衣服。

    这些年待在民族村,董春莲常常吵着要回老家。2010年的假期,董春莲回了一次老家,一去就是3个月,期间民族村的领导多次给她打电话,她就是不愿再回到昆明。直到儿子熊文华给她电话,她才回来工作。2011年,熊文华结婚了,不久便有了孩子,照顾孙子的生活让她无暇再回到家乡。“三年没有回独龙江,我想老家、想我的舅妈。以前回独龙江,睡在江边的木屋里,一睡就一天,醒过来就和亲戚在一起吃饭、烤火。”董春莲语气有些低沉。

    7月初,熊文华回了一趟独龙江,带来了不好的消息,独龙江的文面女又去世了好几个。董春莲觉得难过,61岁的她,是文面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其他文面女都在80岁以上。不用几年,生活在独龙江的文面女都将慢慢逝去。董春莲盘算着,要回老家去看看她们。8月13日,董春莲坐上了回怒江的大巴。重回故乡,董春莲在贡山县城的朋友家里逗留了几日,和多年未见的朋友喝酒、聊天,讲述着自己在昆明的生活。8月21日,董春莲回到了老家独龙江,回到了长大的地方,见到了最挂念的舅妈——同样是文面女的怒占花。这一次,她计划着在舅妈家多住些日子,陪陪老人家。

    秋天的独龙江江水湛蓝无比,像蓝色的丝带飘扬。2014年4月独龙江隧道正式贯通,从此独龙江将告别半年封山的历史困扰。10月份,独龙江隧道将正式通车,到时候,董春莲就可以随时回家看看了。

 

相关

    暂无信息